通知……收到……汇报……
通知……收到……汇报……
这是党员干部微信、QQ工作群里常见的一幕,可当你有几十个工作群,除了浏览群里的各项通知确保不遗漏重要信息、及时回复以示自己获悉情况,每天疲于应付,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扑在工作上呢?
近日,《湖北日报》一则报道中提到,某社区工作人员平均入群20多个,每天至少要回复5个群的信息。
“打开微信群、QQ群回复上级通知、汇报工作进度已为社区干部张群(化名)的日常工作之一。”
基于网络的通讯手段,以其迅速、便捷、可留痕等特点,大大压缩了时空限制,极大地促进了工作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
可随着时间推移,不少干部产生了“工具依赖症”,导致工作群出现了泛滥的趋势,原本旨在“提高效率”的工作群也逐渐成为一种负担。
更有甚者,一些工作群还成为“吹吹拍拍”的作秀场,领导随意发点感慨就能赢得点赞一片。
是工作群异化了?当然不是,问题不是出在工作群身上,根本的原因还在人身上。
具体而言,是长期存在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积习难改。不难发现,在一些披着新技术、新载体外衣的工作群里,工作模式仍不过是“以文件落实文件”“以文字汇报代替实地考察”等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新版本。
新瓶子里装的还是旧酒,虽然换了“马甲”走的还是老路。这一点,身处那些工作群里并深受其害的人并非不知,因为很多工作群创建的初衷,仅仅是自己“图省事”,不是为工作考虑。
而当关注并参与那么多工作群的讨论成为日常工作中“不能承受之重”,当一一浏览、逐条回复成为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,懈怠、敷衍等态度自然难以避免。
在当前科技进步的时代浪潮中,逆潮流而动、抵触排斥创新的举动无异于自缚手脚。
但是如果“换汤不换药”,以“网来网去”代替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”,以工作群的多少衡量工作量的大小,以虚拟空间的签到点卯评判实际工作的成效,再好用的工具也不过是装点门面的花瓶。
“无纸化”办公不等于抱着手机守着电脑的“五指化”办公,“智能化”办公更不能成为一些干部趋于懒惰、无所作为的“遮羞布”。
工作需要新技术、新载体的助力,但最终追求的仍应是通过扎实工作赢得公信与点赞。
清理一下过多过滥的工作群,整治一下群里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让工作群真正“为了工作”“促进工作”,势在必行。
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合肥工业大学
纪委办公室、监察处 二号行政楼527室 电话:0551-62901024
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 二号行政楼509室 电话:0551-62901078
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合肥工业大学
纪委办公室、监察处 二号行政楼527室 电话:0551-62901024
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 二号行政楼509室 电话:0551-62901078
关注微信公众号